今天(12/13)金管會與財政部就投資型保單課稅(所得稅 遺產稅)與否進行商討,惟因各持己見,故無進一步共識。但可以確定的是,財政部賦稅署對於投資型保單

 

課徵遺產稅所得稅勢在必行,遺產稅部分依據實質課稅原則,投資帳戶部分非屬保險性質,故應計入遺產計算遺產稅,自不用多論;

 

而最快自98年起海外所得超過100萬部分將納入最低稅負計算,從今年七月金管會要求各銀行申報台灣投資人投資海外基金之歸戶資料,可知政府機關已經在為

 

98年計算海外所得鋪路;

 

近來有銀行理專以98年海外基金將課稅為由,鼓吹客戶贖回基金改買投資型保單,殊不知:未來在銀行買賣海外基金收益超過100萬部分,將有課稅疑慮,但如果

 

改買保險型保單,透過投資型基金平台買賣海外基金卻不必適用最低稅負制,那很明顯的,是違反租稅中立原則,依據實質課稅原則,自當是要適用所得稅規定。

 

 

那麼,投資型保單還有購買的必要嗎?依個人見解,對於剛出社會、完全沒有購買保險的新鮮人,購買投資型保單倒是可以兼顧保障及投資;但如果是已做好風險規劃

 

者,如果只是純粹要投資,倒不建議透過投資型保單去投資!

 

 

 

當然,有些投資人認為投資型保單可以每月3~5000元,即可選購好幾檔基金作為資產配置,的確,這是投資型保單的優點,但其實市面上有純粹投資的基金平台

 

財訊及今周刊均有專文介紹過,故若是以投資為目的,倒是建議選擇該類商品即可。

 

 

 

投資型保單課稅 兩策略因應

更新日期:2007/12/13 09:31 【陳欣文】

 投資型保單全面課徵遺產稅,引發財政部金管會兩造爭議,壽險業者、投保民眾忐忑不安,面對混沌不明的情勢,數十萬已買投資型保單的民眾,業者建議兩大策略因應。

 一、投資帳戶價值,生前提出運用。

 保險業者指出,目前,這種保單是民眾建構壽險保障時,成本最低的保險商品,如果擔心累積在投資帳戶被課徵遺產稅,可以生前領出來作規劃。

 二、大額保戶,壓低投資帳戶價值。

 至於之前已經買高額投資型保單的民眾,也不須急著解約,可以在原有保單拉高壽險保額,合法節稅,投資帳戶所累積資產可作為短中期所需資金或是尋求其他的節稅管道。

 其實,不只投資型保單,近年來年金險保險金給付是否免稅也一直有爭議。

 因為保單條款中的「返還保單價值準備金」、「退還保費」等字眼或是壽險提前解約領到的解約金,都可能不符合國稅局認定的保險金給付而要被課稅,這些都是消費者自己投保時應該要特別留意之處。

 且壽險公司為了自保,也都在網站以及保單條款中明列「稅法相關規定之改變可能會影響本商品之投資報酬率及給付金額」這項,其實就是為了避免以後可能引發的爭議,消費者在簽名同意之前仔細閱讀保單條款,就不會輕易被業務員的說辭左右。

 其實多數作風穩健的壽險顧問,向來銷售保險不去強調投資帳戶節稅這塊,就是因為很清楚目前處在灰色地帶,反而會建議客戶及早透過投資型保單買壽險保障這部分,透過其是目前終身壽險最便宜的優勢,且沒有課稅爭議一定免稅的合法性,來根據本身需求規劃。

 對於已經投保高額投資型保單打算來節稅的保戶,壽險顧問表示,可以在課稅爭議未定之前暫停把錢投入投資帳戶,盡量拉高壽險保障的額度,還是可以有效節稅。

 未來,想要透過壽險保障、合法節稅的民眾,投資型保單也還是最便宜的管道,只要民眾從保障的角度來看投資型保單,課稅與否其實衝擊有限,反而可以引導民眾重視其保險重於投資的本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江燻 的頭像
    江燻

    江燻的部落格

    江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